是几个铜板这种寒酸的工资,爱面子的曹支书也开不了口。借用相互之间良好的关系来利用村民,那是对这些强大劳动力的侮辱和压榨,是对市场经济残酷的搅和。
想了半天,曹支书采取了折衷的方式。在自己烟酒作坊当中工作的村民们,烟酒都是大量供应,完全可以满足他们日常的需求。
这个决定引起了他们的欢呼,曹支书的白酒那是他们一直都惦念无比的,这好东西喝了一次就让人回味无穷。即便曹支书向来大方,几乎是有求必应,但淳朴的村民们还是没好意思厚着脸皮去登门求酒。烟就更不用说了,现在那个村里的大老爷们儿不是茶前饭后浮上一杆大雪茄,一顿不吞云吐雾就跟少了什么似的难受。
在他们看来,谈工资那是伤感情的,这样的福利待遇,才是他们想要的。这个举措导致的结果是乡镇企业起步的初期烟酒消耗还跟不上内部的需求,可没把曹支书给愁死。
烟还算好的,翻过几座山,烟叶不比那漫山遍野的马铃薯少多少。酒可是要成本的,而村民们那身板是他们能撑善灌的保证,根本就是杯水车薪一样的感觉。村民们的勤劳是不用多说的,关键是原材料的缺乏让曹支书感觉捉襟现肘苦不堪言。
要是按照这种情况发展,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