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书屋 > 修真小说 > 神仙下凡传 > 正文 第四百零六章 壮烈牺牲
 3. 儒家“盛为声乐”,一直的迷信礼乐治民。“为之过也”。结果只是少数贵族奢侈享受。
    4. 儒家主张宿命论。造成民众怠惰顺命,荒废此生。
    5儒家钻伦理学的牛角尖。行为滑稽。用辞不当。还自高自大。不可一世。
    6 儒家“亲亲有术”,是包装着重亲的皮。因人废行。只对关系好的亲戚判定其为亲戚。
    分析:第1、2、3点的根本原因在于儒家和墨家的不同的出发点。孔子代表一些传统的力图通过周礼的改良等方式来安定社会的统治者的 思想,而墨子反映的是处于社会下层民众的观点。第4点是属于墨家的误解,儒家所说的命,是人力无法控制的某种力量。“天人之分”。而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方 面是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认同人有自由意志。“天人合一”。但是到了荀子一脉,儒家强调先尽力而为,最后才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这种“知命”。已经远离了其原始意义,含有豁出去的意思。
    尽己所能的作为,掌握天命为我所用,哪里还有五十而知天命而退含义。
    首先,是爱有差等与‘兼爱‘的对立。儒、墨两家虽然都提倡‘仁‘,但是两家‘仁‘的含义却是各不相同的。儒家的‘ 仁‘,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