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进食之后,还会自动落水,我们不过抢先帮它们一步。
水蜗牛入水后便会顺着水底暗流,游到栖息处,而我们,可以跟着水蜗牛,不一定有收获,但办法绝对是妙招。
苗小冉将水蜗牛放生,四人紧跟在后面,水蜗牛游动姿势也比较特殊,钻到壳内部,身体会露出两个像水浆一样的胶状体,并且它们天生能感受到水底变化。
两分钟过后,四人发现水蜗牛旋进右侧溶洞口,进去后还是玄武石层,左面又是溶洞,洞与洞相连,相互交叉,彼此贯穿,犹如水底迷宫。
我也担心这个办法的时效性,倘若再没有发现,四人必须原路返回,万一迷路,后果不堪设想,没办法,保持氧气是人类生存唯一标准。
逐渐,水蜗牛停在大面积石壁上,我举起手电,立刻想到小孤岛水域的鬼蛤卵墙,下意识抖了几下,密密麻麻,看起来慎人。
而这块大石壁也不寻常,先不说表面凹凸不平,一直延伸向上,在表面还有几处并不显然的夜光藻。
这个发现让我为之一振,夜光藻生存也需要氧气,不过只有这里有夜光藻,就说明藻类不在这片水域,城外的水下森林有,我猜想,是不是鳞鲛将夜光藻带到此地,而水面产生的震动与它们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