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说后世的赵万维,今日的赵坤元,转世到茅山蒋家庄赵秀才家,一晃便是十二年过去,业已长成翩翩少年。
平日里多在村学里陪伴父亲读书,塾中有七八个本村的孩童,还有几个外村的,聚在一起读书。
赵家多靠秀才娘子养蚕纺纱为生,赵秀才是个不通经济的人,仅靠束脩实难养活一家三口,好在身上有个秀才的功名,蒋家庄内外都对赵家十分客气,老族长也时常帮衬一二,粗茶淡饭勉强还算过得去。
让秀才夫妻欣慰的就是二人的宝贝儿子赵坤元,读书聪颖不论,待人接物,大方得体,庄子上下人等但凡有所了解的没有不树大拇指的。唯一有点惴惴挂怀的就是觉得儿子过于老成了些,行为举止不大像是稚子幼童,好在这十几年平平安安过去,没有任何异处,慢慢地夫妻二人也就不以为怪了,觉得儿子天性如此,不再深究!
都说是望子成龙,赵秀才于经济仕途之心早已淡漠,自己不作奢想,只指望儿子能鱼跃龙门,光大门楣,想着儿子这些年来,四书早就烂熟,五经也已通读,会做时文,律赋也可,便是大字也写得老辣,未见稚气,寻思着今年是否先去应童生试,中则成就神童美名,不中也就当是试炼,好为日后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