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是这地区唯一的殡仪馆,待遇优厚,工作稳定,“客”源充足,而且还充分带动了当地的丧葬产业,在改革开放初期最红火的日子里,周边家家户户的村民都在制作纸钱、蜡烛、花圈。
有的胆大的干脆把自家的山头承包出去,做了陵园。可三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时代发展,城市和人口的扩张,原来抽根烟时间,骑自行车都能逛遍的三清县城,已经发展成一个颇具规模,人口将近百万的中等城市,当初所有的市政设施都严重老化,跟不上形势。
为了改善当地的火葬条件,市里又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殡仪馆——市第一殡仪馆。那里高大敞亮,气派洋气,无论从硬件软件都远超三清殡仪馆,连周围县市的居民都愿意把遗体往那送,市第一殡仪馆每年能处理将近万具遗体,很快红火的三清殡仪馆开始走向没落,原本车来车往的路口变得人迹罕至,公交车也借口修路不再在这里设置站点。
靠死人发财的商户们在这里赚不到钱,也都纷纷向那家高大上的殡仪馆迁移。三清唯一的优势就是这里低廉的价位和绝佳的风景,但懂行的风水先生们看过此地,都说这里五行不净,风水险恶,阴魂不散。但凡在这里火化入葬,不但死人不得安宁,就连沾染的活人都会跟着倒霉。当地的孩子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