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太后牵挂赵昺的安全,现在有地方可去自然愿意听从李悠的安排,借着此战大胜的威势李悠暂时压服了群臣,坐下了东渡流求的决定。
接下来数日,张世杰忙着四处收拢百姓,李悠则和郑和一起仔细的检查宋军残余的兵力,留其精壮、裁汰老弱,又挑选愿意从军的百姓补充兵力,大宋水师的气象为之一新,战斗力略有提升;同时对大宋的官员安排也做了一番调整,将那些腐朽顽固、不堪大用的官员淘汰,提拔有锐气的青年官员步入中枢。
这些举动难免引起众多官员的不满,可如今军权尽在李悠的掌握之中,粮草也被他控制,杨太后和赵昺对他更是无有不从,因此这些人一时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李悠掌握大权,就连文天祥也只得按照李悠的意思暂且担任了吏部尚书一职。
十日之后,数万百姓收拾行囊、携老带幼云集到了崖山,将郑和的宝船船队、张世杰的大宋水师再加上从张弘范那里俘获的船只塞得满满当当,趁着天气尚好起锚扬帆,直往流求而去,离开之时崖山壁之上已经多了一行大字“大宋灭镇国大将军张弘范于此”。
郑和七下西洋,并未留下停泊流求的记录,可是他的船队之中却有曾遭遇风浪被吹到流求的船长,有了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