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从两个月前开始研究的闭目入水的相关技术。
运动项目主要基于自身的训练积累,同时也需要善于总结。姚爱军就属于后者,哪怕是天赋得天独厚的菲尔普斯也是要依赖背后的科学团队,才成为独撼一个时代的“不败飞鱼”。
游泳项目从入水的那一刹那开始,几乎就成了定局。无论是身体因素还是环境因素,在水里能做的只有拼一些,更拼一些,拼比别人更早的到边,用最少的时间。有很多可以量化的指标,比如手臂以怎样的角度抬起,呼吸的节奏是三划一吸还是两划一吸更合适,等等。
然而跳水考虑的因素更为复杂一些,做到精确的定位在框架里就很难。所以姚爱军每次都尽可能的让教练帮自己收集更多的数据,试图分析出各项数据在动作节奏中的关联影响。
只要找准了节奏入水,就可以克服入水定位困难,
从而放弃“睁眼入水技术”了。
稿纸上写画的是以屈体动作的入水为攻克点的。屈体动作的打开会比抱膝动作减少一步腿部的打开动作。
推演下,因为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屈体的周数直接关系到打开阶段的身体控制难度。在翻转到什么角度的时候打开最好最容易控制?怎样降低身体打开后的惯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