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社会青年造型吗?”
说白了,社会公众也都是固执的,一个小偷、坐十年牢出来,哪怕出来之后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大家依然会记得他是个“贼”,依然会处处提防、依然会歧视他。
这样的例子,现实中实在太多太多。
很多人出狱之后都会“重拾旧业”,其实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这种“歧视”,大家从骨子里不相信犯过错误的人可以改邪归正、社会不愿意重新接纳这样的人,让他们如何鼓起勇气去挑战崭新的明天呢?
当然,这也跟现在各大媒体眼里都只有收视率跟爆点有关,相比之下,“罪犯改过自新”这件事跟“出狱之后死不悔改再度走回不归路”相比,明显是后者更能吸引点击率——因为这迎合了很多人的既定思想。
就算真的有人能扛过所有的压力、通过自己的表现日积月累得一点一点扭转身边人的看法,也一样不会有哪个媒体上门来报道这种社会正能量,但后面那种情况只要出了哪怕一起、记者们瞬间就会跑得比谁都快了。
在这样的舆论大势影响之下,社会大众不固执是不可能的。
剑荡反驳道,“人气跟社会形象这种东西,都属于大数据,是几率的问题,我们这里一共就十来个人,怎么能做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