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商品里不是有很多都是年销几十上百亿的巨头公司……
但实际上,我这不是比方。
这么说吧,这些大公司……对体育事业贡献很大、但对全民健身事业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您二位可以这么理解,那些大企业很多都是在‘体育经济’还不是那么深入人心的时候率先出来吃螃蟹的人,之所以可以做到这么大,是因为那个时候市场没有多少竞争可言。
消费者找遍了所有商场都只有那么几家厂商卖球鞋、卖球拍、卖山地车,可供选择的品牌很少,根本没有销路上的压力。
就是在这种没有敌人的环境下,那些大品牌借着经济形势总体趋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东风而逐渐做出了品牌效应,等到其他厂商准备跟进的时候很多老百姓基本上已经认准了它们这几个牌子。
那我刚才说的那种宣传模式就不成立了,人家没有必要花那么大功夫来做这个事情。
但所幸,现在这个市场还没有真正的饱和。
既有的体育运动品牌……或者说厂商啊,绝大多数的销售渠道都是自上而下逐渐铺开的,这话什么意思呢?
越是经济水平高的大城市,里面老百姓的体育意识和健身自觉性就越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