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荀衍高声吟唱,音节短促,声调激昂。
很多人知道,他唱的是诗经中的秦风无衣。
这是一首著名爱国诗篇,产生于秦地人民抗击西戎入侵者的军中战歌。在反异族侵略的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这首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飞鱼领前段时间在渔阳郡与鲜卑骑兵交手,逐鹿领则在更早一些时候,与益南夷民叛军血战多场。荀衍此时唱起这首无衣,军中将领们立刻想起大家同仇敌忾,舍生忘死,与强敌血战的情形,随着荀衍的吟唱拍打自己大腿,和着节奏。
有些官吏想到的则更多。
荀衍乃荀氏名士,此时唱起无衣,说不定是在表达,对董卓在洛阳倒行逆施的愤怒和不满啊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至此,无衣三章已唱完,荀衍没有停下,拔出宝剑,用剑身有节奏地击打剑鞘,又从头开始唱了起来。古诗本就简洁,无衣更是如此,三章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