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挂职不是太和厂的最好时间,甚至是最困难的一年。但我知道太和曾经有多么辉煌,数千职工,数万平方米的纺纱车间,几百台抓棉机、棉箱、粗、细纱车轰鸣运转;每天数十吨棉花在这里经过一道道工序,变为不足头发丝粗细的高档纱线销往全国各地,甚至欧美、日韩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辉煌时期,我们的太和牌棉纱还需要找领导批条子才能快速提货……”
“太和是西海省第一家通过is09000和iso1400双认证体系的棉纺厂,是周康市连续七年的纳税冠军,是周康市的明星企业。”郭小洲朗声道:“我很幸运,自己能来太和挂职;我很幸运,能和在座诸位一起共职;我很幸运,因为我能亲自看到太和的崛起和辉煌……”
“我是新人,是棉纺业内的新嫩,但我知道太和眼下的困境和难题。我是学经济的,其实,眼下的困境其实并非限于棉纺业,并非是太和一家的困境,而是大趋势。所有的企业都要经过这样的过程,从冲动期到迷茫期,膨胀期、再到冷静期,据我了解,棉纺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提升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完善产业系统是唯一的出路。”
这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真挚诚恳,在坐的人都暗暗吃惊,他们彼此都流露出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