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周律例,对这些匪徒该杀则杀,该判则判,绝不敢有丝毫马虎,生怕误判错判了半分,便被杨显寻个由头斩掉。
估计这应该是他们生平所做的唯一一件没有收受贿赂而严格按照律法宣判的大案子。
杨显如此行事,一方面打响了自己的儒门门主的名头,另一方面也挑起了官府与一些邪门歪道的矛盾。
这些邪道妖人,虽然被杨显擒了一批,但终究会有漏网之鱼,这些漏网之徒知道杨显厉害,不敢找杨显报仇,但却不畏惧地方官员,因为自己的同门是被地方官员下令斩杀的,所以这一批人开始对官府展开了报复,杀官烧府,夺印放囚,闹出了一些列的乱子。
如此一来,随着杨显一路行进,各地官府中人人人自危,告急书雪片般飞向京都,要求派遣高手支援,凭空为摇摇欲坠的大周皇朝又添了几分压力。
杨显这般抓住人后自己不杀,却让当地官员判刑的法子,深为沿途地方官员所痛恨。即便偶尔出现几个有骨气的酸儒,面对杨显毫无惧色,但杨显抓来的暴徒本就是该杀之人,他们作为地方官员,于情于理也得审明问清,宣判罪行,这一宣判,十个人中,有九个都得被判斩立决。
如今大周朝战乱不休,地方官员有擅专之权,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