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唱到这个份,就是内行看门道了。
本来说好是四下锅的。哪四下,北曲,南曲,豫剧和菜肘子。
豫剧和河北梆子一样都是民间戏,原来叫河南梆子,梆子就是那个卖豆腐的木梆子,是打节奏用的。这说明这个戏时最初乡间小戏发展来的,廖村小戏班贡献的两个乐器也是这个。
豫剧后来出了名角名段,大发展。济宁一带是传统大码头,基本上吃开口饭的都会唱。学戏不成三大害,害己害家害社会。所以基本属于寄生阶层的演艺人士,为了不从事艰苦劳动,往往都在下功夫。就从曲种来说,哪怕往乡下走,几乎也是每个人都会好几种地方戏。敢闯外地大埠的,主角更得学北曲或南曲,济宁由于运河关系南曲传承,而北方的临清就学北曲了。
正宗的公官大学腔的演唱者就是老索和孟先生。
沙场和王桃花清澈的南曲唱法让人舒服到骨子头去。
豫剧唱法迅速被鄙弃,和不上去。本地这些帮忙的迅速调整,就是章大力这样的野路子都是临场经验丰富,更别说这些老戏骨。
高雅的立马转南曲,像大力马九罗不中这样的立马唱菜肘子。
三种调式本出一源,竟然和谐无比。
沙场下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