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来得挺巧的,上车后没有等几分钟就发车了。一个小时之后,李舒崇来到了昌南县的闹市区,他也不知道该去什么样的地方去兑换比较好,毕竟没有经验,不过货比三家总是没有错的。李舒崇四处寻找,在广场附近看到了几家连锁的知名品牌金店,询问是否收购黄金的事宜,可惜当班的销售小姐的态度并不热情,显然销售小姐们更感兴趣的是“卖”而不是买。李舒崇索性直接去找私人的打金店,或许,只有那种老板兼伙计,老板娘兼销售小姐的私人小金店才不会把他这样的财神爷往外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叫做”十八桥“的批发市场里,李舒崇看到了一个私人的金店,规模不大不小还过得去。李舒崇走进去,找到老板说明了来意。
老板看到年轻的李舒崇和他拿出的一根金条,心里打起了小算盘:虽然这个小伙子手里的金条有可能来路不正,但只要金条过得硬,自己拿下这根金条后,这里的利润空间肯定小不了。有道是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只要自己不留证据,黄金一经融化,谁还能认得出来吗?日后也不怕找后账。
打金店老板拿着李舒崇的金条,当面做了一些测试,然后告诉了李舒崇测试的结果。毕竟是“专业”的人士,金店老板并没有采用“咬黄金,看牙印”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