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然后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李舒崇在河滩上走着,心里却在怀念着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冥冥之中他有种错觉,屈原并没有死去。只要还有人在寻找他的精神,学习他的诗词,他就没有死去。据说,司马迁就去过长沙实地考察,虽然没找到屈原留下的痕迹,却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史记》;后来的李白、杜甫都去过长沙,都去凭吊过屈原。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这样写道:“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希望屈原的诗魂能陪伴并保佑落魄的李白。近代的鲁迅不仅景仰屈原,也尊敬最早为屈原写传的司马迁。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他本人的《呐喊》也被更后来者称作无韵之《离骚》。看来,凭吊屈原的都是同一路的人。
李舒崇不禁设想:假如屈原没有被流放,而是和光同尘,仕途春风得意,那么他还能写得出令人荡气回肠的《离骚》吗?如果那样,屈原也就不是屈原了,楚国不过多了一个“和珅”式的官吏,却失去了那个前无古人的大文学家。屈原受难,华夏文学史却得福了。
李舒崇在河滩上坐下,他对这里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而且,最近以来,他发觉自己考虑问题时总是有深沉的感觉,他心中暗想,莫非我前世来过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