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李舒崇站在雁门关新修的城墙之上,望着北方,心中不由得想起了陆游所作的《书愤》。
这首诗是陆游六十一岁时所作的。六十一岁,早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而且诗人因为主战而被朝廷罢黜,只能赋闲在家,想起那破碎的山河,未酬的壮志,再看看镜中斑白的头发,赤心为国的诗人是怎样的痛心疾首啊?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展雄才大略。自许为“塞上长城”,是他毕生的抱负。“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投帻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的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塞上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这种怅惘是和一般文士的怀才不遇之感大有区别的。但老骥伏枥,陆游的壮心不死,他仍渴望效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期待这种爱国主义精神能够流芳千古!李舒崇心想:流芳千古,他真的做到了。
此刻,李舒崇仿佛能跨越了时空的差距,在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