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画,卷起来,用小匣子装好。
万一事有不谐,他是定要带上这幅画的。
回到桌案前,王守业提笔,写下“周家”。
“除了周家,应该还有典农校尉,在老爷子去世后就显得有些生疏,怕是此时已经生出了不测之心。”
“典农校尉,只是杂号的校尉,不过八品而已,负责的还是巡查,做的是剿匪备盗的活计。”
“以往老爷子在时,也给他处理了不少尾,怕不是留着他的把柄?”
想到这里,心下微有所动,似乎抓住了紧要之处。
“难不成还真有?只是老爷子去的仓促,不曾留给我。”
又是仔细思索、回想着前身记忆,仍旧是一无所获,只是在宣纸上写下“校尉”。
又联想到前世,王家无故被贼人冲入家门,大砍大杀,抢走许多财务,杀伤不少人口,事后光是烧埋银王守业就赔出去五百两,对于当时的他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
“这个典农校尉,有大问题。前世我还一直以为是周家出手,现在想想还是不确定。或许是这个校尉为了抹去把柄,故意串通大盗也未可知。周家志在韬光养晦,连盐业都不想再沾手,听闻周家小儿十二岁就过了乡试,成了解元,风头一时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