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大夫。有一次唐太宗临朝,对侍臣们说道:“正直的君主任用奸邪的臣子,是无法使天下大治的;正直的臣子侍奉奸邪的君主,同样无法使天下大治。只有君臣相遇,如同鱼水一般和谐,海内才能安定,天下才能大治。我虽不敏慧,还希望诸公多加以匡正,以便凭借诸公的佳谋良策,使天下升平。”
王珪随即应道:“臣听说,木材按照绳墨分割才会正直,君主采纳臣下谏言才会圣明。所以古代的圣主身旁必有七位诤臣,他们言而不从,则继续以死相谏。陛下开明圣哲,为臣身处广开言路之朝,当然愿意竭诚尽忠。”
太宗听了受益匪浅,就规定三品以上的显官入朝时必须有谏官在侧。太宗也确实是从谏如流,王珪更是有过必规,见缺必劝。然而并不是每次劝谏听起来都那么的入耳,有一次太常少卿祖孝孙因为教授宫人声乐不合太宗的心意,太宗大发脾气,狠狠的责怪了祖孝孙一顿。
王珪、温彦博认为责任不在祖孝孙,便劝谏唐太宗说道:“祖孝孙精通音律,教授时也并非不尽心,只怕陛下询问的那个人欺骗了陛下。况且祖孝孙是位雅士,陛下忽略了这一点,让他教授女乐,而且还怪罪他,臣等担心天下人都会为此感到惊怕。”
太宗一听,火上心头,怒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