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国陆续衰弱的时候,北方的后晋也因为契丹国的威胁而屡屡不安,当时后晋新立,财政匮乏,契丹贪求无厌,藩镇多不愿服从。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后晋高祖采纳桑维翰的建议,采取安抚藩镇、恭谨契丹,并且重视农业、商业以提升经济。
虽然契丹国得以安抚,但原来燕云十六州官员如吴峦、郭崇威羞耻臣于契丹,不愿投降。各地藩镇几乎不服从晋廷,有些甚至有意拉拢契丹国以夺位,此时有赖杜重威、李守贞等人平定。
天雄军范廷光反于魏州,前去平乱的张从宾也向他投降,并且杀死后晋高祖的儿子石重信和石重乂。最后在范张联军逼近开封时,有赖于侯益与杜重威率军击溃而平定。杨光远自恃重兵而干预朝政,后晋高祖常屈从他,后来勾结契丹国叛变而被李守贞打败而死。
成德军安重荣指责后晋高祖父事契丹,要求出并讨伐契丹,但实际上却是暗通契丹,意图夺位。后晋高祖派杜重威率军击斩安重荣,史称宗城之战,并将他的头颅送到契丹。同年位于代北的吐谷浑部,因为不愿意投降契丹国,首领白承福率部投奔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契丹派使者问罪。后晋高祖最后在这些忧愤之中去世,他的大臣冯道、景延广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就以侄子石重贵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