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败,赵光义的狂,即好大喜功,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也与他继位后急于透过建功立业来比掉赵匡胤的功绩,以稳定自身的地位有关。实际上赵光义善于玩弄权术,也颇有一些成就,但在军事上却不如人意。
赵光义继位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灭了北汉,对于赵光义而言,从辽国手中一举收复战略重地燕云十六州,是彰显他的才能的最佳选择。因此在灭了北汉之后,赵光义不顾手下将士的疲惫不堪,顽固地坚持挥师东进攻打燕云故地。结果在高粱河之战中遭到惨败,险些丧命,最后竟然乘驴车狼狈逃窜。
自周世宗柴荣连续攻辽开始,中原政权一改颓势,在与辽国的军事对峙中逐渐掌握主动权。即便是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宋辽两国关系也较为平和,赵匡胤甚至主张积蓄实力,待时机成熟时再处理燕云问题。
但是赵光义的好大喜功,激怒了辽国,恶化了北宋北疆安全的形势,使得北宋在两**事对峙中陷于被动。直至澶渊之盟后,北宋的被动态势才有所改观,同样在南面,赵光义也是失分太多。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五代时期的一千多年里,今越南北部地区一直是中国的领土,宋太宗继位后,多次收复越南未果,最终因为白藤江之战战败而不得不确认越南的独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