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明朝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被看做为明朝长城东端起点,誉为“天下第一关”。
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
越过山海关就是关外,便是辽东也是后世的东北地界,所谓的闯关东,山海关就是起点,只要通过了关口,就开始了一身的闯荡。
关内则是一望无际,茫茫如也的中原大地,这里是明朝辽东边陲最后一道保障,只要通过山海关,整个富饶的中原大地尽显眼前,更能在一天之内长驱直入兵临大明京城。
所以山海关在明朝有着“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的称誉。
山海关对于大明之重要,关乎于江山的存亡。
九月的山海关,已经寒风凛凛,不时刮起的冷风灌入勃领,让人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抬头看了看天空。
平时热闹的出关城门,今天异常冷清,城门口没有任何商队,马队排队等待出关,街道上也是鲜有人迹出没,呈现一幅凋零的景象。
也不难怪会如此场景。
整个辽东地界上能叫出名字的官员,今天不知道抽了什么风,在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