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道台这样的实权。这当中的权力运作和人事关系,想必光绪皇帝也没有搞清楚。
皇权何在,王法何在,青天何在?
所以,面对这样的“规矩”和与之相附的人和事,皇帝老儿也没辙儿。鼎盛时期如此,衰败时期更是如此。
1911年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也就是溥仪退位。袁世凯考虑平稳过渡,让溥仪仍保有紫禁城和其他皇室财产,为皇帝服务、管理皇室事务的内务府也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而且,民国政府每年还拿出“优待”溥仪的四百万元,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
溥仪哪儿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道有多黑,几乎是大撒把,将这四百万元全都交给内务府。却不曾想,这叫惯了穷的内务府到了这会儿,还在每年都哭穷叫苦,抱怨四百万元不够花销。
溥仪后来也算懂得不少了,让他根本想不通的是,皇位都丢了,也没什么具体的治国大事,可内务府在进入民国后的开支竟然超过了慈禧太后时期的最高纪录。
民国四年,也就是1915年,内务府本身的开支竟然达到264万两,而慈禧时期内务府开支不足100万两。更让溥仪不满的是,他根本不知道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溥仪曾经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