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之誉,不径而走。吴老秀才,更是欣喜若狂,盼望儿子早日鱼跃龙门,光宗耀祖。四里八乡上门提亲的,踏破了书院门槛。
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吴浩突然霉星高照,在后面的应试中,总是出现莫名其妙的失误。不是临考突发疾病,就是要交卷时打翻砚台,污了试卷。还有一次,倒霉得更离谱,考试中途如厕,居然失足跌入茅坑。
为了冲喜,吴浩早早成亲。可霉运依旧缠身,吴老秀才在悲伤失望中,终没等到儿子跃龙门的时候,撒手人寰。为了养家糊口,吴浩接了老爹的班,成了太平镇的私塾先生。
庄芥也离开了雁荡山。他不得不离开,雁荡山稳定发达后,共苦不能同甘的情况出现了。小圈子有几个,互相争权夺利,排挤对方,都极力争取庄芥的支持。
兄弟阋于墙,最让人痛苦。离开是最好的选择,曾觉伤感,却无遗憾,宋国虽大,何处可以安身?最终庄芥来到都城应天府,用在雁荡山分得的银两,在外城买了个小宅子,靠编织技艺,安定又艰难地谋生。
有才的人,很难泯然于世间。庄芥编织的物品,精至耐用,不久就深受欢。很多老板想用重金聘请他,到作坊中当首席技师。还有媒婆,上门为庄芥说亲,都被庄芥拒绝。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