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的概念最早是在二次大战期间由纳粹德国提出,并应用到其349飞机上。
德国人对349进行了改造,在其机头上安装了无制导火箭,然后通过一个垂直的发射导轨来发射飞机。德国人计划在其战略要地附近大量部署这种装置,当盟军的b-17“飞行堡垒”和b-25“解放者”轰炸机飞临目标投弹之前,ba349从这种装置上迅速起飞对敌机进行拦截。
但是与第三帝国的其他一些雄心勃勃的计划一样,ba349最终夭折在了试验阶段。随着纳粹德国的灭亡,这项计划的资料落到了苏联人手中。
苏联最高统帅部对zell概念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并于1955年4月命令米格设计局改造一架米格-19“农夫”a来进行zell概念的试验,这就是sm-30计划。
sm-30的试验表明,影响zell技术的最主要的两个环节就是起飞和降落,尽管苏联空军最后的评估报告认为sm-30系统可以在前线条件下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还是放弃了zell技术和缩短高性能战机着陆距离技术的发展。
音羽的米格-19现在就停放在一辆发射车上,等待着比赛开始的命令。
估计是主办方为了展示vi阶战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