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的郡公,儿子在边军效命,幼子在国子监就读,日后也能够入仕为官。
反观自己呢?仁多氏一族,好不容易出了自己这样一位成为大夏国之柱石的名将,才使得原本弱小的仁多氏一族在党项诸族之中的待遇多好了一些。
可问题是,那位大夏国主李乾顺,的确是一位刻薄寡恩之辈,自己为了大夏,付出了那么多,更是辅国之臣,结果现如今,被国主当成了一枚弃子。
堂堂的西夏第一重臣,被派来大宋主持谈判,等到归国之后,等待自己的肯定不是鲜花与掌声,有的只是国主的诘问还有一干大夏臣工们的攻讦。
只有如此,才能够证明,大夏的国主与臣工们并不畏惧宋国,若不是你这位大夏第一重臣与宋国签订和约,我大夏肯定不会与大宋干休。
既然你签都签了,我大夏不得不承认这份和约有效,但是,对于你这样胆小懦弱,媚宋求和的臣子,必须要做出惩处,如此,方才能彰显我大夏国的威仪与自尊。
仁多宗保,早就已经在李乾顺将与大宋求和之事,委予自己之时,就已然明白了这位刻薄寡恩的国主的算计。
正是因为如此,他才会在那个时候,为自己的儿子仁多显宗求取新组建的擒生军主帅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