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想要自己写副字刻匾的,但玉濑坚持,他也就卖她个人情,毕竟这位工部的员外郎当时很豪爽的还赞助了书院五十贯通宝,这个可是很实在的。
若是李逍知道那四个字是当今皇帝亲题,他绝对会找长安最好的工匠做最好的匾。
但是此刻,李逍站在书院门楼下时,对头上的御笔亲题的四字根本没有在意。
他现在看着大门前热闹的景象正发愁呢。
虽说新的书院比过去在李家大院里时大的多了,有好几间教室,甚至厨房、厕所、浴室、洗衣房、操场、杂物间等一应俱全,但当初弄的时候也是按照大约百来个学生的容量来建的。
但是现在,年一过,不但去年的学生一个不漏的全来了,而且还来了更多。
也许是李逍近来名声大涨,又也许是李逍跟柳县令关系不错,或者是因为长安的贵人们来过李家几次,又兴许是连玉濑公主都在新学堂里投了钱,这让附近十里八乡的百姓,都争相想送孩子来这里读书。
不但有普通的农夫庄户们,也有不少家境还可以的地主们。
普通农家是看到了难得的机会,本来他们供不起孩子读书的开销,但听说李家学堂是免学费的,甚至在这读书还有免费的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