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的共识,哪怕是贩夫走卒,也一样渴望读书。
蓝田是畿县,蓝溪虽说是在山里,但处于出关的要道,这里向来经济好,民风强,百姓的见识也强。
有机会读书,谁不抓住,尤其是去年李家学堂收的那几十个孩子,小半年时间,就已经学的很不错的情况下,更是让许多人相信这个新办的蓝溪书院的前景。
“书院没那么多教室,也没那么多书桌,更没那么多先生。”身为山长,杨夫子想多收些书生,但也知道办学很费钱,更别说现在书院其实就他一个正经先生,他想教也教不过来。
“教室不够,书桌不够,倒可以挤一挤,两个孩子一张书桌,五六十个孩子甚至七八十个孩子一个班都可以。倒是先生不足,这是关键。我们总不能收了人家的孩子进来,却误人子弟的。”李逍道。
这时候教书的方式比较自由,甚至一个班多数没几个孩子,许多学堂私塾甚至根本没有什么分年级分班的说法,不管多大的孩子都在一个教室里读书,先生则根本孩子的年纪以及读书进度分别教授,这跟后世的那种普遍大班级制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同。
李逍倒觉得用大班制也行,可关键还是得有先生。
“一个班就算教一百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