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统计,欧拉的论文出产高峰期是在他17岁-27岁这十年之间,平均每年写30篇以上的论文,即每月两篇以上。
欧拉的职业生涯中后期以教学和整理学术体系为主,码字速度放缓,但仍保持每年3-5篇的论文更新量。
做人总得有个追赶目标,沈奇锁定年轻时代的欧拉为目标:“27岁之前,我要完成300篇论文的更新量,人家欧拉都能做到,我为什么不能?”
“欧拉那个年代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更没有latex,码字全靠笔和纸,欧拉真的是强悍啊,就这么原始的方式,他一辈子能写近900篇论文,码字狂魔又称人形码字机---欧拉。”
11月中下旬,沈奇完成了他读大学后的第三篇论文《线性结合代数的两种分析》。
据沈奇自评,第三篇论文的level介于第一篇和第二篇之间,所以投去核心期刊与普刊之间的那种期刊就好了。
往哪家期刊投论文,作者心里一定要有点逼数。
就一些常规的数学分析方法、代数计算拓展衍生的论文,你投去ann-math,人家鸟都不鸟你。
诸如《霍奇猜想的证明》、《p对np问题的数学解析》等论文课题,你投去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