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到该坐标位置发生里氏2.0级以上的地震,请立即与我联系,谢谢。
于此同时,沈奇梳理出一版简要的论文,题为《新型地震模型的研究》。
在这篇科普性质的论文中,沈奇用简明的语言描述了地震原理,并附他推导出的核心数学式子。
至于这个式子的具体推演、计算过程,略去。
基于数学模型的计算机编程内容,一概不谈。
在此文中,沈奇只讲地震数学物理模型的理论原理,看不到任何一个具体的经纬度坐标。
什么北太平洋、南太平洋,乌尼马克岛、坎贝尔岛,那是绝对不提的。
地震模型的科研成果屡见不鲜,沈奇并非首位发布地震模型研究成果的人。
世界上著名的地震模型有古登堡-里克特模型,布里奇-诺波夫模型,等等。
模型摆在这里,谁爱预测谁去预测。
反正我老沈不在公开场合预测地震。
沈奇将科普版的《新型地震模型的研究》论文挂在arvix上,长吁一口气,我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沈奇在美国的知名度较高,美国地震网第一时间回复了沈奇:
“沈教授,你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