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责任制在后世自然是司空见惯没有什么好稀奇的,但在大明却是开创性的。华夏的儒家讲究的是和光同尘,你好我好大家好,出了事情大家出来和稀泥,反正今天你帮我明天就有可能是我帮你,这就造成了朝廷和衙门的办事效率不高,人浮于事的弊端。
现在杨峰把这种制度提出来可是把朱由校给乐坏了,当即就拍板,赈灾的事情划分成了好几块分别分配给了内阁几名阁老和各部的尚书,就连杨峰也没能挑掉,朱由校将采购这块最重要也是在旁人看来最有油水的工作分配给了他,自然引起了旁人恶意满满的目光。
廷议结束后,朱由校特地把杨峰留了下来,面对杨峰略带不满的目光,朱由校无奈的解释道:“杨爱卿不要怪朕,把这件事交给你朕也是没有办法,毕竟朕实在是想不出除了爱卿还有谁能经受得住上百万两银子的诱惑而不动心了。”
杨峰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苦笑着摇摇头:“陛下,您将这件事交给微臣固然是对臣的信任。但您想过没有,臣毕竟是武将,整个朝廷放眼望去难道就找不出几个可以信任的人么,若是这样的话那可就太悲哀了。”
听了杨峰的话,朱由校久久没有说话,过了好一会才轻叹道:“是啊,如今朕还真不知道那些文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