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费千金,更别说到塞外去。
“萧关以北,地形曼衍,直抵沙漠,期间整整四百里地,无居民,亦无树木,水草皆绝少,至花马池始有之。中间地势荒瘠,大军休想得到丝毫粮食补给,水源也时断时续!”
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与余粮多少密切相关,按照乌氏延和陈平探查的情况,抵达花马池前,秦军就算想“因粮于敌”也没机会,沿途一粒粮食都别想弄到手,让士卒自行狩猎更不靠谱,所以什么都得自带。
陈平在义渠城时便给黑夫算了笔帐:四百余里路程,按秦军步卒带辎重的正常行军速度,每日40余里,需十天左右,一青壮男子10日需食5斗米,7千人需食米3500石。
平均到个人头上,每人多背负15斤的粮食,不算太重,还能搁在每个什都分配到两头的驴或驭马身上。
“好在郡尉让众人携带锅盔为干粮……”羌华吐了吐舌头。
这是关中山东移民所食“烧饼”的升级版,据说是从黑夫郡尉家的庖厨里流出的。
此物大如人面,可以切成条装袋子里,在干燥的北地,放上几个月都不带坏,且干硬耐嚼。
缺点是太硬了,不夸张的说,风干许久的锅盔,都能砸死人,羌华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