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因为扶苏受儒、墨影响较深,天生好仁,在政见上,常与急功近利的秦始皇背道而驰。早先秦始皇铸十二铜人,立离宫别馆,扶苏直言进谏,请罢这些“劳民伤财”之事,就遭到了秦始皇不满和冷落。
这样的扶苏,难免在皇帝心中留下“不类朕”的印象,出门巡狩,宁可带讨人喜欢的幼子胡亥,也不带这个总是让自己不爽的长子。
不过他才刚成年,性格见识尚可慢慢塑造,于是秦始皇在扶苏的教育上,下了不小功夫。
先令扶苏入学室,随诸法吏学律令,让他远离儒、墨之人。如今行了冠礼后,又让扶苏来旁听军务。
这是春秋以来的老规矩了,贵族男子都以戎事为职业,有统驭平民之权利,亦有执干戈以卫社稷之义务。商鞅变法以来,秦国贵族对子孙的教育,大致分两个步骤,未冠时,修习律令及剑术、射术、御术。及壮,便使之知晓戎事,最后送上战场。
因为律法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哪怕是秦始皇的公子,虽能享受锦衣玉食,但若不立军功,一旦两代人后,也成了普通庶人。
秦始皇让扶苏旁听对匈奴的作战会议,就算不是为继承人铺路,也是想籍此锻炼锻炼他。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