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大名鼎鼎的解池了。
这是中原历史最悠久的盐池,在水深的地方,芦苇湿地环绕,水禽候鸟族聚,且有银泊万顷,浩淼广阔。而在干涸之处,水中的卤盐则凝结析出,盐花的形状晶莹透明,形状万千,最后板结为盐堆,一座接着一座,远看似皑皑雪山。
两个灌婴从塞北带来的手下,五百主周勃和军法官还在争论一个很愚蠢的问题:
“花马池更大。”
“不,是解池更大。”
二人平日都是老实人,木讷少言,今天却为哪座盐池大些吵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军法官指着从“羽翼营”处获得的地图,指着解池道:
“此池长五十余里,宽六七里,周百里,而花马池,所有池塘加起来不过万亩大小!”
这座盐池是数千年来,整个中原食盐贸易的,在海盐和井盐兴盛前,这几乎是最大也最方便的来源地,唐尧、夏朝之所以建都于河东,很可能是为了就近取盐,毕竟盐和粮食一样是刚需,不吃是会得病乏力的。
因为解池常有大风,日照又旺盛,每年总有卤盐不断析出,当地人需要做的只是将它们敲成碎块,再装进麻袋中去……
秦朝时,这儿也设立了一个大盐官,只是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