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夜半开拔,到正午扎营,瓦剌大军疾行之后,终于在大同以东约百里的阳和堡停下。
这一次奔袭,让朱祁镇见识到蒙古骑兵举世无双的机动性能,其组织之严密,纪律之森严,将士之善骑善射和吃苦耐劳,让朱祁镇印象十分深刻。
瓦剌人继承了成吉思汗时蒙古骑兵的衣钵,虽然装备上稍逊,但战略战术上深得精髓。采取宽正面、大纵深、大鱼鳞开进队形,由前锋大同王、左翼阿哈剌忽、右翼赛刊王、中路也先和后卫伯颜帖木儿组成。
各路军之间行进时保持很大的间隔,以骑兵传递相互传递消息,这样的队形便于分进合击,实施以已之长,击敌之短,见利则进,不利则退的机动战战法。
蒙古马也有极强的忍耐力,必要时可以连行数日而不进粮草,由于大部分蒙古战马都是母马,士兵饥渴可以喝马奶应急,极大减轻了辎重数量,也使军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强。
阳和城,属阳和道东路管辖,北隔长城,南临广灵,往东是“鸡鸣一声闻三省”的天镇,被称为“山西之肩背,神京之屏障”,位置十分紧要。后世闯王东进,康熙出巡,慈禧逃秦,都曾从此经过。
此时阳和设守备1员,驻军约为三千。由于之前已经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