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就连国家都得细水长流。
“五叔,侄儿以为,还是量力而行的好。五叔你将《救荒本草》的原本给侄儿,侄儿带到京城让经厂用铜活字印刷一万册,送给五叔。至于之后,待此书被众人重视后再说吧。”允熥想了想,最后决定。
“多谢官家了。”朱橚很高兴的说道。
“咱们乃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只是也就是五叔你了,若是一般人得到这么多药方,知道了这么多可以度荒的野生草木,定然会敝帚自珍不向外传的,更不必提自己印刷免费发放了。”允熥感慨道。
“我又不是靠着行医为生之人,不会把这些视作命根子一般的;何况我是大明的亲王,做事当然要为大明考虑,这样的书籍散布出去对大明有好处,我当然不会敝帚自珍。”朱橚笑道。
‘看来这搞科研,真得是有钱人出身才行。’允熥却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近代还没有现代那样严密的教育体系的时候,大科学家确实基本都是有钱人或贵族出身;少数几个,则是以数学起家,后来研究的科学。
解决了《救荒本草》的出版问题,朱橚心情大好,更加奉承允熥说话,允熥也暂且将旁的事情放下,与他闲聊起来。
“现在开封城内的书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