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事。朕攻伐印度,将仁义与礼制推广到印度,又如何是不对之事了?”
“这。”文垣沉默不语。如果是朝堂辩论,此时文垣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可以反驳了;但问题在于,他们并不是在辩论,而是允熥想要说服文垣,而文垣又十分明白的知道,允熥攻伐印度的本意并不是推行礼制,只是要掠夺印度的财富,同时安置国内的藩王,所以,他没有被允熥的这番话说服。
“文垣,父亲对大明百姓如何?”允熥盯着他看了一会儿,问道。
“父亲对大明百姓极好,纵使是前代贤君,未必能及。”文垣马上回答。他这话并不是拍马屁。与历朝历代的皇帝相比,允熥不仅从税赋上注重减轻百姓负担,而且亲自关心如何采用其他办法改善百姓生活,包括推行新的种地法子等等,历朝历代的皇帝从来没有这样做过的。文垣的称赞并不过分。
“外番的百姓若是能够变成大明治下的子民,对他们是好是坏?”允熥又问。
“对他们自然是好事。”文垣又回答。
“所以说,不论父亲的本心如何,最后之结果,都是外番的百姓受益,是否如此?”
“是。”
“所以,文垣,父亲怎么想,并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