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也不愿选那些普通兵丁家的。现在有殿下看顾,他们还不敢把自家不成器的孩子送来,但是地方上选拔学生都是各都指挥使司选送,咱们也不知道哪里究竟有没有更好地学生。总不能一个卫所一个卫所的巡查吧。”
允熥听了练子宁的话,知道他说的有道理。虽然允熥这些天在讲武堂的出现的时候不多,但是也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着这批讲武堂的学生。
普通兵丁家庭想出来人才本来就不容易。虽然他们都种地不用交税,现在也没有租子,但是总得出来打仗,一打仗就耽误种地,日子和普通自耕农差不多,也供养不起孩子学习而连书都没有读过,就算是绝顶聪明之人又如何被人发现?
并且洪武年间文人地位不高,文官死亡率还在武将之上,当兵的也大多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读书,宁愿用钱买好兵器、铠甲而允熥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各地都是把识字当成进讲武堂的前提条件的,所以兵丁家的人大多不够格。
另外,各地的武将岂会大公无私到不把自家的孩子送到讲武堂来?除非是在地方上特别出名的人才有可能进讲武堂。
为了更加公平,也不是没有人提议实行kǎo shi。但是允熥觉得举荐制只要自己入学的时候把好关,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