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四书考核,只考五经;考秀才的县试、府试、院试保持不变。
至于为人所诟病的八股文,它只是一种写文章的格式,就好像现在高考议论文的三段论一样,其实不太重要。更为重要的是kǎo shi内容。
科举kǎo shi还有一点为后人所诟病的就是对于策论的不重视了。但是这也是有缘故的。
文章的好坏评定是主观题,没有一定的标准,全看阅卷人的考量。而全国这么多的省、府、州、县,皇帝就是再牛逼,也未必每一次kǎo shi的主考官的思想都和皇帝类似。
而思想与皇帝不一样的官员当然不会录取和自己思想不同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和皇帝思想的人不会被录取。
但是这个问题历代的皇帝都没有办法解决,最后的决定就是:只重视经义,不重视策论,防止各级考官专门录取上来一帮和自己唱反调的大臣。
允熥现在也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乡试无能为力。可是会试三年一次,就在京城,允熥还是有办法解决的。
所以今年的会试允熥决定增加策论的分量。
思量已定的允熥马上对四辅官说道:“诸位爱卿,朕对于今年的会试已经决定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