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煌国的那一套做派,在中南半岛五国行事,虽然获取了莫大的名声和信众的爱戴,甚至吸引了大量煌国这边的权贵、名人之类的去找他求解,可真要说利益还真不如想象之中的丰厚。
再加上获取的名声,可都是他古清斋一个人的,跟他名下的弟子没有任何的关系,出去了人家也不知道姓甚名谁,只知道这是“古大师的弟子”,这让他名下的弟子如何能不憋屈郁闷?
到不能说古大师的做派有错。
从某种程度来说,他的行事风格的确称得上是有大师之风。
但问题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他名下的那些弟子大多是当年,他以一己之力平定南洋降头界时,收服下来的本土降头师。
无论是观念还是风俗习惯,都已经有他们自己的模式,自然理解不了古清斋这种“两袖清风”,只重名声而视钱财与无物的风格。
看到黑衣降的那帮人,利用降术混的是风生水起吃香喝辣,可自己跟着古大师却只能清心寡欲的“吃糠咽菜”,他们这些带艺拜师的本土白衣降头师,能愿意才怪了。
毕竟在南洋,白衣降给人解降那也是要吃供奉的。
除了行事风格不太一样,勉强称得上是“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