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朝中各个职位被一窝蜂涌抢。..
最激烈的时候,听说,就连一个县令,都需要五千两银子。
朝廷明文规定了价码,不论地方官员如何贪,但是这明码标价的银子,必须交上去。
大约用了一年的功夫,朝廷的国库,就又充盈起来,然而,这一年,也随最民不聊生的一年。
凡是拿钱买官的人,当时出了多少钱,日后势必是要讨回来的,不仅要讨回来,而且要加倍的讨回来。
吃苦受罪的,就是老百姓。
好在皇上此举,也是无奈之举,等到国库充足了,立刻又开始整顿官场,重新开设科考,并且在科考的最后一轮,亲自把关。
就是如此,那些中选的考生,十有也是花钱疏通了关系上来的,个别几个实在才高的,别人就是想要挤也挤不掉的,才保住了名额。
然后在最后一轮,皇上亲自出题,将那些靠着疏通关系上来的,全部打回原籍,不予任何录用,只留下凭着真才实学上来的几个。
然后,重点培养这几个,再靠着这几个人,发展另外一批人。
每一年,就这样不断的洗朝廷臃肿而杂乱的官员,直到五六年后,才颇有成效。
可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