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欢歌起舞起来。
整个场面上,唯一能够保持冷静的孙享福,则是在心里默算着一组数据,亩产湿重十石三,那么晒干之后,差不多九石左右,脱壳之后,差不多有六石多大米,倒是比北宋年间的种植记录高出了两三成左右,这里面,有一半的功劳归功于试种这块水稻湖沼地的肥力充足。
所以,普通百姓种植这种水稻,即便是完全按照他的方法,亩产应该也只能达到四五石大米左右,次一些的,三石多都很正常,跟北宋年间的数据倒是相当。
一亩水稻产七百多斤大米,离后世的普通水稻产量都还差着一大截,更加别提和杂交水稻相比了,这个数据对于他一个农科大出来的研究生来说,没有什么可喜的,甚至是耻辱,但如何再度把这个产量提高呢?
这可能需要孙享福做很多工作,将很多这个时代不具备的东西弄出来,这就需要搞一个比较系统的种植研究研发了,而在这个时代搞发明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仅仅是望江楼的一个水龙头设计,都让孙享福花了近百贯,最后用鱼胶解决了密封问题,更加别说一些玻璃容器设备了,这玩意造出来,可是会有一系列后果的,控制不好,麻烦很大。
正神游物外呢,孙享福突然感觉一股大力将他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