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大了,大唐现有在编军队,可是超过了一百万人,其中,少数民族青壮就占了四成以上,像安东,安西,安南,安北四军,还有宁川道,岭南道,等驻军较多的边地,都是少数民族青壮占据主体,他们其中一大部分汉话都说的不太好,更加别说认汉字了,当然,即便是十六卫的汉人军士,识字率也不过超过一成,也就是说,全军需要接受教育的人,高达九成以上,超过百万人,这些人,还都是思维僵化,让他们读书认字,比狠训他们,甚至是体罚他们还要为难他们。
然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有了文工团的推动,那些少数民族士兵学习汉语的热情非常高,速度也非常快,而笔墨纸砚书籍这些文教类的东西,大唐能够非常廉价的制造出来,只要在文工团的宣传下,让他们知道读书认字的重要性,再以一定的利益来刺激他们,并非不能达到李承乾的要求。
毕竟,有了汉语拼音和简体字之后,教学起来的难度比原先简单的多了,此前渭南刺史就专门为成年百姓们开设了认字写字的培训班,一个工人,只需要每天下班之后去班上学习一个时辰,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就能具备一定的书写能力,在社会上,只要不是参加文字类工作的话,基本够用了。
当然,推动这项教育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