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辎车,士卒瞬间变得精明起来,目光扫向年轻人腰间短剑。
“有验、传。”
尉陌埋头在褡裢里掏了掏,将杨木板制成的“验”,以及柳木条削成的“传”小心取出。
随及接过尉缭的验、传,双手交给士卒,静静的立于一旁。
士卒看到尉缭二字,眉头一拧,小心翼翼拿着验、传细看。
大秦帝国律法之完备,执行之深度,远超世人想象。百年的推行,早已经让秦法深入秦人血肉魂魄。
当年可就是连商君,也因为不带验、传,而被客舍拒之门外。
……
“验”就是秦国人的身份证,由巴掌宽的杨木牌制成,上面篆刻有尉缭的籍贯身份:“大梁、黑山县、下阳乡、五星里人,名尉缭,家中第二子,是国尉,高七尺八寸。”
秦国百姓比邻而居,五户一伍,十户一什,平日得好好种地,不许随意离乡。
若是想出远门,不但要有说得过去的理由,还得由籍贯地所在的里正、亭长给你写个证明。
这便是传!
当然了,以尉缭的手段与身份,在有“验”的情况下,弄到“传”轻而易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