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时日,国尉在丞相府节制下要做的是:征召兵员、训练新兵、筹备军资军食、打造兵器装备、统筹要塞防务等。
国尉不是大秦帝国最高武职,并不领兵打仗。一旦大秦帝国遇有战事,统兵出征的上将军才是真正的军队统帅。
乱世之中,大仗连绵不绝,必然是军争不断。上将军才是一国之中武事的最高统帅,其爵资与统摄国政的丞相同等,足见其地位显赫。
比如魏国的吴起和继任的庞涓,便始终是上将军。齐国上将军田忌,燕国上将军乐毅,赵国大将军廉颇与李牧,楚国上将军项燕。
大秦帝国的三代上将军白起、王翦、蒙恬等,都是在统兵大战中涌现出的赫赫名将。
从始至终,尉缭想做的,正是这样的名将,而不是操持兵政的国尉。
然则,命运使然,从秦始皇却偏偏教他做了国尉。如今让秦二世又让他做继续做国尉,这让尉缭十分无奈。
尉缭很是沉默了一段,只好尽心尽力的为大秦帝国出谋划策。
正因为如此,尉缭便开始了对大秦帝国未来的军争大略进行了深究谋划。尉缭出身兵家,一生所学皆是沙场纵横之术。
……
“禀报国尉: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