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谋划。
对于天下大势了然于胸,对于大秦帝国处境更是心知肚明。基于此,尉缭要谋求的,是一条扎实可行的用兵之路。
尉缭于鬼谷之中,熟读孙子兵法,司马穰苴兵法,吴起兵法等先贤用兵之得,从而有了一套用兵理论。
写出尉缭子的尉缭,一身所学皆已大成。正是如此,他才会向胡亥上书东出之策。
尉缭的谋兵思路深受司马穰苴兵法的影响,最大特点是据势论兵,而不是以兵论兵。
从少年时代浸淫于各种名家兵法,心无旁骛,思考用兵之路从来与人不同。
这不是尉缭第一次担当大任,也不是第一次从一个国家的角度寻求用兵出路。自然对兵事之外的整体形势甚为关注。
在上书胡亥之前,尉缭做了一件大事。他翻阅了国尉府的典籍,他又在左相府,治栗内史府作了仔细的查询。
对大秦帝国当下的的土地、赋税、人口、国库、生铁、粮食、马匹、兵器等,都有了极为清晰的认知。
当这一切都清晰的摆在尉缭面前,他立即有了清醒的判断三年之内,大秦帝国没有主动东出的能力,更没有全面东出争雄的能力。
尉缭饮下一大口茶水,喟然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