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才能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若是天下风崩离析,则天下就必然是大乱不止的。
华夏在秦始皇统一之前,被称为春秋战国,战国的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诸国一直在互相战斗,所以才被称作战国,而春秋显得颇为温软,似乎有一股诗意,但春秋二字所代表的意思,也同样与战争密不可分。
而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那个历史时期,大事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春天是播种和祭祀的季节,而秋天是收割和战争的季节,古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到了秋天,各个诸侯国有了粮食,就开始打仗争地盘了,古代的士兵都要穿厚厚的盔甲,夏天穿着太热,冬天又活动不开,所以,秋天是最合适不过的,而且,此时刚刚秋收,国家有充足的粮草供应,还可以通过打仗掠夺他人的粮草,所以,在这两个季节里,史官也特别的忙碌,在春天的时候祭祀大事,而在秋天的时候记载战争事件,因为几乎所有的大事都发生在这两个季节,所以,这个时期就叫做春秋时期了。
在华夏的春秋时期,战争是非常频繁的,而战争频繁的原因,自然就是因为国家的数量太多太混乱,各个诸侯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便会选择通过战争去掠夺别国的资源为自己所用,从而让自己获得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