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安自己则立即赶往皇宫,晚上的庆功宴少了谁都行,唯独不能少了李安。
毕竟,李安是功劳最大的一个,且是朝廷大员,至于赵木匠,李铁匠之流,尽管他们的贡献也很大,但他们的地位毕竟很低,且数量众多,若是把他们全部请入皇宫,只怕大殿都会容不下的,而且,在这个时代,不同身份的人,是不会坐在一起吃饭的,大殿里能坐的人,都是朝廷的大臣。
而且,所谓的庆功会,并不是只有像李安这样的有功之人,恰恰相反,绝大部分参与宴会的,都是与研发电报机毫无关系的当朝大臣,只有李安和研发中心的少量六品以上的官员,才是真正的功臣,而这些功臣的总数还不足十人,剩下的近百人,都是毫无功劳可言的大官,包括皇帝本人。
当然,若是换个角度去看,皇帝和所有参与庆功宴会的大官,其实也都是有功劳的,比如,若没有皇帝的全力支持,李安根本就没有机会来研究这个项目,所以,皇帝也是有功劳的,好多大臣负责为研发中心提供物资和金钱,这些也能算得上是间接的功臣,还有一些大臣,虽然什么都没有做,但他们各司其职,稳定了大唐的朝局,似乎也能算得上是一种功劳,毕竟,若是朝局不稳,到处烽火狼烟,李安也没有好的环境来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