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了,否则,等待自己的就是一顿板子,那疼痛的滋味可不好受,若是打一顿能给点好吃的,他们倒也能忍了,可这种教训过后是不会有任何好处的,他们显得很是畏惧。
也许在孩子们的眼中,教书的西席先生就是魔鬼般的存在,只要看到了就吓的要命,在孩子的童年时期,除了严厉的父母,最害怕的就是教书的先生了,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父母和先生会用暴力打自己,只要不惹事,被其他人打的概率是很小的。
而教书的先生对于自己的学生,那都是真心实意的,并不会有一丝一毫的虚假,都是真心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学的好的,至少,在大唐这个时代是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个西席先生,希望自己的学生学的不好的,那样,也是打了他们的脸。
在这方面,先生和学生是利益共同体,学子学的好了,先生脸上也有光,说不定以后还会回来看望自己,给自己一定的帮助,就比如孔子落魄的时候,就是全靠几个有出息的学生资助的,这也足以说明他教出了不少好学生,从而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利益。
后世还有一种说法,说人生三个半,就是可以获得三个半的真心,其中,父母对子女那都是一颗真心,教师对学生也是一颗真心,最后的半颗真心是爱人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