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罗爹眼睛一亮道:“该怎么做请大人示下?”
王雱道:“降低转速,扩大机器规模,这两个措施都是立竿见影的。”
具体解释了一下,老罗爹也就完全理解了。假设手工精加工的误差是一个恒定值,那么放大部件也就等于缩小误差。
所以但凡这类东西的早期形态,都会是傻大粗,东西越小,需要的精细程度才越高。
另外,过高的转速运行也会降低容错,在工艺不成熟的时急速增加磨损。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快跑的时候肯定比慢走容易摔跤,小铃铛都有体会。
这些都要慢慢的来,通过积累,都能逐步改进工艺解决掉。话说后世土共的工业,也是从低转速拖拉机头都造不好起步的,慢慢过度到中高转速机器,又过度到四代战机用的涡扇发动机出炉。英特尔芯片工艺也是从频率33起步,过度到第三代14纳米的5000+赫兹的。
至于现在,能用就行,成本和热效率都不考虑。
那么王雱心里也比谁都清楚,头几代工艺大抵都会是这德行,无法小型化也无法精细化,震动过高效率太低,注定了不能用于精加工行业。譬如大雱最早期的设想是,若能把这东西作为机械动力带动钻头加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