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心情糟糕透了。
本着为工业党正名、为国朝多选些顶梁柱的原则,大雱以新科状元身份上书,建议在明经科和医科外,增设以数理化为主的理科(科学家),再增设以实际应用化为主的工科(工程师)。
把这些作为传统儒学外的副科补充,让这类人也有机会通过科考做官。
结果被老赵驳回,老赵只是不同意而已,富弼还多管闲事的在老赵的基础上批注四个大字:胡说八道。
韩绛又在富弼的基础上批示:赶紧的,离京去大名府上任。
总之,这从根本上变革大宋的阴1毛诡计算失败了,这应该是皇后和司马光党给予了老赵较大压力。这事上的阻力不同于其他,不是派系问题,已经像是大魔王对“儒教”撩拨的意味。那么自然难以得逞。
没办法,只能继续在老路上狂奔,从天下,从各州府,把那些只会吟一首好湿的穷酸招录进行政编,维持大宋的血统和体制。
各州府各领域的那些实干人才,会继续被压制。这就是儒家天下的大环境所限。
其实大宋这个时期的人口集中度,商业制造发明等环境,造就了很大一群实干技术型的人在各州府,类似老罗爹沈括这样的人不是绝无仅有,这是